搜索
首页 《过使华亭悼七友》 天远宁容问,滩流本自鸣。

天远宁容问,滩流本自鸣。

意思:天远哪能问,滩流本来叫。

出自作者[宋]黄公度的《过使华亭悼七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远行的担忧、感慨和不舍。通过描绘恶石、舟楫、天远、滩流、林猿等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前途未卜的担忧,对平生抱负无法实现的感慨,对天高难问的无奈,对险滩的警醒,以及对离别伤感的抒发。 首句“恶石乱峥嵘,胡为君此行”中,“恶石”象征着险阻和困难,“乱峥嵘”则描绘了这些石头的险峻和不易攀越。这句诗以景起兴,通过描绘恶石,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前路坎坷的担忧。接下来,“胡为”二字引发了诗人的感慨,对友人此行的必要性、意义产生了疑问,为后面的主题表达做了铺垫。 “功名成底事,舟楫误平生”这两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看法。他认为功名成就并非人生之必须,反而是舟楫(这里可能暗指船只,引申为职业或目标)这样的生活理想或生活方式才是他平生的误点。这里既有对友人可能过于追求功名的不安,也有对自己平生选择的理解和认同。 “天远宁容问,滩流本自鸣”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天高难问的无奈和对险滩的警醒。前一句表达了对于未知的恐惧和无法掌控命运的无奈,后一句则是对现实环境的警醒和挑战。 最后,“林猿如会意,故作断肠声”以猿声象征离别之悲,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伤感。这里猿声的“断肠声”不仅是对离别的直接描绘,也暗示了友人前路多艰,如同猿猴面对断肠之滩,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恶石、舟楫、天远、滩流、林猿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对平生抱负无法实现的感慨、对天高难问的无奈、对险滩的警醒以及对离别伤感的抒发。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语言质朴,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恶石乱峥嵘,胡为君此行。
功名成底事,舟楫误平生。
天远宁容问,滩流本自鸣。
林猿如会意,故作断肠声。
作者介绍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关键词解释

  • 自鸣

    读音:zì míng

    繁体字:自鳴

    意思:(自鸣,自鸣)
    自我表白;自我显示。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兵部郎叙功》:“先外祖既不自鸣,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