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 革薄不可廓,士迫下流恶。

革薄不可廓,士迫下流恶。

意思:皮薄不能廓,士迫近下游恶。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金兰、同心、石田、丝、竹马等象征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友情、社会等的深刻见解。 首联“金兰况同心,莫乐心相知”,以金兰比喻友情,同心比喻同心同德,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希望与朋友共享快乐、共渡难关的愿望。 颔联“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以石田比喻社会,清霜比喻困难、挫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丝看煮茧吐,士听愤悱语”,以丝比喻人才,煮茧吐比喻人才的奉献和付出,士听愤悱语则表达了作者对有志之士的同情和期待。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对比,如“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以竹马象征童年,美人象征才德,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有为的期待和对岁月不饶人的感慨;“匏系鲁东家,今君尚天涯”,以匏瓜比喻默默无闻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求和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兰况同心,莫乐心相知。
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
丝看煮茧吐,士听愤悱语。
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
匏系鲁东家,今君尚天涯。
土膏待阳瘅,气至如咄嗟。
革薄不可廓,士迫下流恶。
木无松柏心,蝎处蝼蚁托。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下流

    读音:xià liú

    繁体字:下流

    英语:ribaldry

    意思:
     1.河流的下游。
      ▶唐·张九龄《高斋闲望言怀》诗:“取路无高足,随波适下流。”
      ▶清·黄景仁《夜登小孤

  • 不可

    读音:bù kě

    繁体字:不可

    英语:cannot

    意思:
     1.不可以;不可能。
      ▶《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 革薄

    读音:gé báo

    繁体字:革薄

    意思:革除薄俗。
      ▶《宋书•周朗沈怀文传论》:“降及宋祖,思反前失,虽革薄捐华,抑扬名教,而闢聪之路未启,采言之制不弘。”
      ▶清林则徐《批新会县林星章禀查保甲二十条》:“诚能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