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并州》 戍旗青草接榆关,雨里并州四月寒。

戍旗青草接榆关,雨里并州四月寒。

意思:守旗青草与山海关,雨里并州四月寒。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并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戍旗青草接榆关,雨里并州四月寒》是一首描绘边疆景象和作者内心感受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 首句“戍旗青草接榆关”,诗人以生动的描绘,将边疆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里,绿色的军旗与青草相连,远处的榆关在雨中显得威严而神秘。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边疆的独特景色,也暗示了戍边的艰辛和战士们的勇敢。 “雨里并州四月寒”进一步描述了并州的四月,在雨中显得寒冷。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雨中的寒冷与四月时节的正常温度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边疆的艰苦环境。 “谁会凭阑潜忍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在这里,诗人独自凭栏远望,心中充满了思念和泪水,但无人理解他的情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揭示了边疆战士们的艰难处境。 “不胜天际似江干”,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他望向天际,那里似乎看到了家乡的江边。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天际与江边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景象和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疆战士们的同情。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戍旗青草接榆关,雨里并州四月寒。
谁会凭阑潜忍泪,不胜天际似江干。
作者介绍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并州

    读音:bīng zhōu

    繁体字:並州

    英语:Bing prefecture

    意思: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

  • 青草

    读音:qīng cǎo

    繁体字:青草

    意思:
     1.青色的草。区别于“枯草”、“干草”。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
      ▶杜预注:“在野则无蔬食之物。”
      ▶孔颖达疏:“

  • 四月

    读音:拼音:sì yuè 五笔:lhee

    四月的解释

    一年有十二个月,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

    词语分解

    • 四的解释 四 ì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
  • 戍旗

    读音:shù qí

    繁体字:戍旗

    意思:边防军的旗帜。
      ▶汉·王粲《七哀诗》之三:“登城望亭隧,翩翩飞戍旗。”
      ▶唐·赵嘏《歙州道中僕逃》诗:“莫遣穷归不知处,秋山重叠戍旗多。”
      ▶清·查慎行《入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