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赤城》 岩下法师曾伏虎,洞中仙客屡投龙。

岩下法师曾伏虎,洞中仙客屡投龙。

意思:法师曾伏虎岩下,洞中仙客多次投龙。

出自作者[宋]夏竦的《赤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道教胜地的赞美诗,对丹壁、日出、法师、仙客等元素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道教胜地的敬仰和向往。 首句“丹壁排空叠彩虹,上真应此驻灵踪”描绘了道教胜地的壮丽景色,仿佛排空而去的彩虹,为读者展现出一片丹壁,如同仙境一般。而“上真”指的是仙人,暗示这里可能是仙人降临的地方,灵踪频现。 “烟沉晓日明孤顶,云破馀霞出半峰”进一步描绘了日出时分的景象,烟雾中的太阳在孤峰上冉冉升起,云破处,霞光从山峰半腰露出,美不胜收。 “岩下法师曾伏虎,洞中仙客屡投龙”则讲述了道教法师的故事和仙客的传说,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最后两句“他年翠盖东巡狩,玉牒终须受大封”表达了对道教胜地的向往和期待。诗人想象有一天会有一队华丽的车辆从东方而来,巡视这片神奇的土地,并且这片土地一定会受到重要的封赏。这里的“翠盖”象征着皇家的车驾,“玉牒”则象征着道教的神秘和尊贵。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充满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神秘事物的探索欲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丹壁排空叠彩虹,上真应此驻灵踪。
烟沉晓日明孤顶,云破馀霞出半峰。
岩下法师曾伏虎,洞中仙客屡投龙。
他年翠盖东巡狩,玉牒终须受大封。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承皓之子。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

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关键词解释

  • 伏虎

    读音:fú hǔ

    繁体字:伏虎

    意思:
     1.蹲伏着的老虎。
      ▶《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
      ▶明徐渭《伏虎画赞》:“我观伏虎,曲蟠以枕。”
     
     2.制伏勐虎。亦

  • 洞中仙

    引用解释

    即洞仙歌。详“ 洞仙歌 ”。

    读音:dòng zhōng xiān

  • 法师

    读音:fǎ shī

    繁体字:法師

    短语:道士

    英语:rabbi

    意思:(法师,法师)

     1.佛教语。精通佛经并能讲解佛法的高僧。亦用为对比丘的尊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