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崔大夫新广北楼登眺》 北望高楼夏亦寒,山重水阔接长安。

北望高楼夏亦寒,山重水阔接长安。

意思:望高楼夏也寒,山大水面宽与长安。

出自作者[唐]许浑的《和崔大夫新广北楼登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高楼为背景,描绘了夏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首句“北望高楼夏亦寒,山重水阔接长安。”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上,向北远望,高楼之外是连绵的山峦和宽阔的水面,与长安城遥遥相对。这里的“北望”和“高楼”为诗人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也暗示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夏亦寒”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尽管外界的景色如此壮丽,但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思乡之情。 “修梁暗换丹楹小,疏牖全开彩槛宽。”这两句描绘了高楼的内部景象。梁柱换成了小型的木料,窗户全部打开,彩色的栏杆也变得宽阔。这些细节描绘了高楼的改造和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心境的变化。 “风卷浮云披睥睨,露凉明月坠阑干。”这两句描绘了高楼的外部景象,风卷着浮云,露出了远处的山峦和天际线,凉爽的露水和明亮的月亮洒在栏杆上。这些景象为高楼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庾公恋阙怀乡处,目送归帆下远滩。”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像庾公一样,深深地思念着京城,怀念着家乡。他目送着远处的归帆慢慢地驶向远方,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高楼为背景,通过描绘夏日的景象和诗人的生活环境、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景色描写和细节描绘都非常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望高楼夏亦寒,山重水阔接长安。
修梁暗换丹楹小,疏牖全开彩槛宽。
风卷浮云披睥睨,露凉明月坠阑干。
庾公恋阙怀乡处,目送归帆下远滩。
作者介绍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关键词解释

  • 重水

    读音:zhòng shuǐ

    繁体字:重水

    短语:硒 溴 水银 云母 二氧化硅 硼 水晶 硫化氢 电石 砷 碳 铬 碘化银 固氮 碳化硅 石蜡 水玻璃

    英语:heavy water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高楼

    读音:gāo lóu

    繁体字:高樓

    造句:

  • 寒山

    读音:hán shān

    繁体字:寒山

    英语:Han Shan

    意思:
     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
      ▶《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赩只。”
      ▶王逸注:“言北方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