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鄠上怀古》 凡行多少地,十二所更长。

凡行多少地,十二所更长。

意思:凡是走多少地方,十二所更大。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鄠上怀古》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未晓南山去,从禽夜不归。
凡行多少地,十二所更长。》是一首描绘自然和狩猎场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狩猎生活的向往。 首句“未晓南山去,从禽夜不归”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前往南山狩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狩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人早早地起床,天还未亮就出发,前往南山,表现出他的积极进取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狩猎生活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向往,他愿意在夜晚不归家,沉浸在狩猎的乐趣中。 “凡行多少地,十二所更长”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狩猎的范围之广和行程之长。诗人走过了许多地方,经历了许多地形,这表现出他的探险精神和探索欲望。同时,“十二所更长”也暗示了狩猎生活的艰辛和挑战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才能有所收获。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狩猎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和经历,展现了他的勇敢、进取和探索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未晓南山去,从禽夜不归。
凡行多少地,十二所更长。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多少

    读音:duō shǎo

    繁体字:多少

    短语:数 几 多寡 数额 数量 数码 数据 数目

    英语:how much

    意思:
     1.指数量的大小。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