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尘竟何所,俯仰叹蒿焄。
意思:最后有什么音讯,低头仰头叹息蒿焄。
出自作者[宋]张嵲的《陈参政挽诗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今古虽同尽,存亡惕遽分》是一首对生死、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的诗。它以一种沉静而深情的语调,描绘了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个体生命的渺小和无力,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首两句“今古虽同尽,存亡惕遽分”,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无论古今,一切都会走向尽头,而生命的存亡,却仍然让人感到惊惧。这种对比,既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也揭示了生命的珍贵。
接下来的两句“人谁为为善,天不右斯文”,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人们都在追求物质利益,谁还会去行善事?而上天并不会因为你的文化背景而偏袒你。这里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担忧。
“莫遂三年筑,空悲四尺坟”这两句则是对人生无常的进一步阐述。人们为了追求名利,不惜花费三年时间去筑坟,但最终只留下了四尺高的坟墓,让人感到空虚和悲哀。这里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无常和虚无的深深感慨。
最后两句“音尘竟何所,俯仰叹蒿焄。”是对生命和文化的反思。生命和文化的痕迹最终都会消逝,留下的只有回忆和叹息。这种反思让人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文化的脆弱,同时也让人更加珍视现在的生活和文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沉而深情的语调,表达了对生死、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珍视现在的生活和文化,同时也对社会的道德沦丧和追求名利的虚无感到深深的忧虑。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而深情,情感深沉而真挚,是一首值得深思的诗篇。
相关句子
- 音尘悄。-- 出自《茶瓶儿·满地落花铺绣》作者:[宋]梁意娘
- 音尘断。-- 出自《点绛唇·推枕南窗》作者:[宋]吴文英
- 音尘绝。-- 出自《忆秦娥 用太白韵》作者:[宋]李之仪
- 一断音尘。-- 出自《减字木兰花·春容秀润》作者:[宋]贺铸
- 万里音尘绝。-- 出自《折杨柳》作者:[隋]江总
- 音尘千里隔。-- 出自《谒金门·风策策》作者:[宋]赵师侠
- 想音尘。-- 出自《江城子·西来紫马倦行春》作者:[宋]魏了翁
- 俯仰兴怀。-- 出自《木兰花慢 和李 房韵 以上二十首元刊本松雪》作者:[元]赵孟*
- 俯仰御飞轩。-- 出自《扶风歌》作者:[魏晋]刘琨
- 迅过俯仰。-- 出自《赠刘琨诗二十首 五》作者:[魏晋]卢谌
- 俯仰咨嗟。-- 出自《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一》作者:[汉]嵇康
- 迷俯仰。-- 出自《渔家傲·一派潺湲流碧涨》作者:[宋]欧阳修
- 别如俯仰。-- 出自《朔风诗》作者:[魏晋]曹植
- 俯仰观洪波。-- 出自《远游篇》作者:[魏晋]曹植
- 同俯仰。-- 出自《渔家傲·风月小斋模画舫》作者:[宋]辛弃疾
- 俯仰流英盼。-- 出自《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作者:[南北朝]谢朓
- 缨佩俯仰。-- 出自《梁鼓吹曲 于穆》作者:[南北朝]沈约
- 竟何成。-- 出自《江城子 钓坛见岩光传》作者:[元]元好问
- 慷慨竟何道。-- 出自《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作者:[唐]陈子昂
- 颐阿竟何端。-- 出自《登永嘉绿嶂山诗》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 四达竟何遣。-- 出自《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作者:[唐]王维
- 而我竟何辜。-- 出自《古风其三十七》作者:[唐]李白
- 岁暮竟何得?-- 出自《闭关》作者:[唐]白居易
- 飘扬竟何托。-- 出自《古风其五十二》作者:[唐]李白
- 深德竟何报。-- 出自《从拜陵登京岘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 於吾竟何有?-- 出自《对酒作》作者:[宋]陆游
- 摩挲石梁柱,挽仰叹才难。-- 出自《挽新市张监酒三首》作者:[宋]黄榦
- 万里携一身,俛仰叹今昨。-- 出自《东归留别幕中同舍》作者:[宋]孙应时
- 俯观世蜉蝣,仰叹彼龙象。-- 出自《游句容同林景和县尹子尚规登僧伽塔赋》作者:[明]张以宁
- 稍爱清觞满,仰叹高文丽。-- 出自《春宵燕万年吉少府中孚南馆》作者:[唐]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