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虞美人·无聊》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

意思:无聊笑话捻花枝说,处处啼血杜鹃。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虞美人·无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情感、表达深沉的诗。诗人通过对花、楼台、战场、风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深深的愁绪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描绘了诗人在无聊之余,笑着捻动花枝,却又处处听到杜鹃啼血的悲鸣。这里的“鹃啼血”形象地描绘了悲剧和痛苦的氛围,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哀伤。 “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诗人期望美好的花朵应该映衬在美好的楼台之上,而不是在秦关蜀栈的战场旁边开放。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和苦难的厌恶。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诗人倚楼远望,深感愁绪,又对东风诉说。这里的“东风”可以被理解为自然的力量,诗人向其诉说,表达了对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奈。 最后一句“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诗人希望好风不要再吹动战旗,而是早早地将如雪般的鲥鱼送过江东。这里再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民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和人文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和苦难的痛苦和厌恶。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
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
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啼血

    读音:tí xuè

    繁体字:啼血

    意思:指杜鹃鸟哀鸣出血或杜鹃哀鸣所出之血。杜鹃鸟口红,春时杜鹃花开即鸣,声甚哀切。古人误传其“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唐·顾况《子规》诗:“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

  • 花枝

    读音:huā zhī

    繁体字:花枝

    英语:flowering branch

    意思:
     1.开有花的枝条。
      ▶唐·王维《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明·谢谠

  • 处处

    读音:chǔ chù

    繁体字:處處

    短语:街头巷尾 所在 天南地北 四野 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四海 四方 无处 八方 无所不在 万方

    英语:everywhere

  • 无聊

    读音:wú liáo

    繁体字:無聊

    短语:俗 世俗 粗鄙 庸俗 百无聊赖 俗气 粗俗

    英语:nonsense

    意思:(无聊,无聊)

     1.犹无可奈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