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热二首》 壮阳当用事,大夏蒸炎歊。

壮阳当用事,大夏蒸炎歊。

意思:壮阳要作用,大夏蒸熏地气。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大热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四时成万物,寒暑迭钧陶》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绘四季更迭、寒暑交替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 首联“四时成万物,寒暑迭钧陶。”描绘了四季更迭、寒暑交替的过程,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生长变化。作者通过“四时”和“寒暑”两个概念,将时间与万物生长联系起来,强调了自然规律的无情和不可抗拒。 颔联“壮阳当用事,大夏蒸炎歊。”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理解。这里,“壮阳”和“大夏”分别代表了生命的旺盛和夏季的炎热,而“用事”和“蒸炎歊”则表达了生命在特定季节中的表现和自然环境对生命的影响。这一联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的伟大,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颈联“造化本无情,怨咨徒尔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看法。作者认为自然是无情的,任何抱怨都是徒劳无益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的敬畏。 尾联“身微天地阔,四顾无由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渺小和无奈。尽管生命在天地之间显得微不足道,但作者仍然感到无助和无法逃避。这种无奈感体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生命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绘四季更迭、寒暑交替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奈的感慨,这种感慨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时成万物,寒暑迭钧陶。
壮阳当用事,大夏蒸炎歊。
造化本无情,怨咨徒尔劳。
身微天地阔,四顾无由逃。
九门阊阖开,万仞昆仑高。
积雪寒凛凛,清风吹寥寥。
嗟我虽欲往,而身无羽毛。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用事

    读音:yòng shì

    繁体字:用事

    英语:act

    意思:
     1.谓有所事。指行祭祀之事。
      ▶《周礼•春官•大祝》:“过大山川,则用事焉。”
      ▶郑玄注:“用事,亦用祭事告行

  • 大夏

    (1). 周 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 夏禹 时代的乐舞。
    (2).指夏季。《管子·轻重乙》:“夫岁有四秋……大夏且至,丝纊之所作,此之谓夏之秋。”《汉书·董仲舒传》:“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於空虚不用之处。”
    (3).古国名。音译 巴克特里亚(Bactria) ,也叫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我国 汉 代称之为 大夏 。《史记·大宛列传》:“ 大夏 在 大宛
  • 壮阳

    读音:zhuàng yáng

    繁体字:壯陽

    英语:tonify Yang; establish the yang function

    意思:(壮阳,壮阳)

     1.强盛的阳气。古代阴阳五行说

  • 事大

    读音:shì dà

    繁体字:事大

    意思:指小国侍奉大国。
      ▶《周礼•夏官•司马》:“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郑玄注:“比犹亲。使大国亲小国,小国事大国,相合和也。”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 炎歊

    读音:yán xiāo

    繁体字:炎歊

    意思:见“炎熇”。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