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怀》 谬纡州组三宜去,回视儒冠一忍羞。

谬纡州组三宜去,回视儒冠一忍羞。

意思:错误系州组三应该去,回头看儒冠一个忍辱负重。

出自作者[宋]虞俦的《书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仕途失意,满腹牢骚地抒发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 首联“宦路侵寻已倦游,功名何敢望前修”,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功名的淡漠。作者在宦海中摸爬滚打,已感到厌倦,可见宦海之途确实充满艰辛。而功名二字,更充满无奈。作者不敢奢望前人般的功成名就,此联流露出作者对功名的淡漠。 颔联“谬纡州组三宜去,回视儒冠一忍羞”,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进一步发展。作者认为自己本不该为世俗羁绊,去当这个州官,既然做了,又觉得这实在不是自己本愿,而内心不忍。这一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当官的矛盾心理。 颈联“畴昔尝窥循吏传,只今谁是富民侯”,是作者对过去和现在的官场生活的反思。作者过去和现在都未能做到像“循吏传”中的楷模那样为民造福,作者在“州组”与“忍羞”的矛盾中,感到自己愧对“循吏传”和“富民侯”的称号。 尾联“夜来好雨催归棹,春水茫茫涨鸭头”,以景结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归隐之意。“夜来好雨催归棹”,作者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回到家乡去。“春水茫茫涨鸭头”,春水上涨,正是回家必经之路。 全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想回归家乡的思想感情,充满了厌倦和无奈的情绪。全诗语言简洁,直抒胸臆,情感真挚,韵味深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宦路侵寻已倦游,功名何敢望前修。
谬纡州组三宜去,回视儒冠一忍羞。
畴昔尝窥循吏传,只今谁是富民侯。
夜来好雨催归棹,春水茫茫涨鸭头。

关键词解释

  • 忍羞

    读音:rěn xiū

    繁体字:忍羞

    意思:忍受羞辱。
      ▶《淮南子•道应训》:“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

    解释:1.忍受羞辱。

    造句:难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