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意思:举鞭访前途,获得笑汶上老人。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是一首描绘农耕生活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追求。 首先,诗中描述了五月时节的梅子开始变黄,而养蚕的人们却因为需要剥茧而失去了桑树。这种季节的转换,反映了农耕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同时,诗中也描绘了鲁地的人们重视纺织和制作,机器和梭子在窗帘上发出响声,反映了鲁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勤劳品质。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未能及时步入仕途,而是选择学习剑术来到山东。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他举起了鞭子,询问前方的道路,却被汶上的老翁嘲笑。这里,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壮士的轻视,认为他们不足以谈论穷通。诗人以一箭取胜聊城的功绩为例,表明自己有能力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然而,尽管如此,诗人仍然选择西归直道,离开鲁地,走向落日昏暗的虹桥。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活的无奈。 最后,“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诗人似乎在告诉自己和读者,他将不再提及此事,而是选择离开鲁地,成为随风飘转的蓬草。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对未来的决心和对生活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耕生活和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追求。尽管面临困难和挫折,诗人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汶上

    引用解释

    汶水 之北。泛指 春秋 、 战国 时期 齐国 之地。《论语·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 何晏 集解:“去之 汶水 上,欲北如 齐 。” 杨伯峻 注:“ 桂馥 《札朴》云:‘水以阳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谓水北。’”后人常用为隐居的典故。 三国 魏 应璩 《与

  • 前途

    读音:qián tú

    繁体字:前途

    短语:出路

    英语:outlook

    意思:亦作“前涂”。亦作“前涂”。
     
     1.将行经的前方路途。
      ▶晋·左思《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