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偶见二十六年前为绛所书诗册、电谢波流似》 少年情事宛留痕,触拨时时梦一温。

少年情事宛留痕,触拨时时梦一温。

意思:少年情事依稀留痕,触拨时常梦见一个温暖。

出自作者[当代]钱钟书的《偶见二十六年前为绛所书诗册、电谢波流似》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忧郁色彩的诗,主要描绘的是对少年时期情感记忆的怀念。 首句“少年情事宛留痕”即明确表达了对少年时期情感记忆的缅怀,这种情感深重而持久,仿佛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第二句“触拨时时梦一温”进一步展示了这些记忆的影响力,即使在时过境迁之后,这些情感记忆仍然会在梦中时时出现,带给人一种温暖而又忧郁的感怀。 第三句“秋月春风闲坐立”则通过描绘秋月春风的场景,展现了诗人静坐沉思,深深怀念过去的情景。 最后一句“懊侬欢子看销魂”以懊悔和愉悦交织的复杂情绪,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和消逝时光的悲哀。 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无法回到过去的无奈和忧郁。诗人的情感表达细腻而深沉,使人产生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少年情事宛留痕,触拨时时梦一温。
秋月春风闲坐立,懊侬欢子看销魂。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关键词解释

  • 情事

    引用解释

    1.事实,情况。《庄子·天地》:“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解纷》:“夜深屏人与语,告以情事,欲令逃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四》:“ 杜工部 云:‘伯仲之间见 伊 吕 。’盖千载论 孔明 者,至是始定。孰谓文人笔端迂远情事,亡足重轻哉?” 清 梅曾亮 《陆母林孺人像赞》:“乃録其德行焯焯者

  • 时时

    读音:shí shí

    繁体字:時時

    短语:三天两头 常 时 常事

    英语:often

    意思:(时时,时时)
    常常。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虽家居

  • 少年

    读音:shào nián

    繁体字:少年

    短语:未成年 苗 未成年人

    英语:juvenile

    意思:I
    不几年。
       ▶《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