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众水如持,不为常安不虑危。
意思:古人用众水如手持,不为常安不考虑危险。
出自作者[宋]魏了翁的《子益教授再用韵赋弈自审机从谏之诲某复和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古人面对风险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对“违谏伏波”和“捍羌充国”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稳健、务实和理性决策的赞赏,以及对冒险、冲动和过度反应的批判。
首句“古人用众水如持,不为常安不虑危。”中,“众水”象征着变化和风险,而“持”则暗示了坚韧和毅力。这句诗表达了古人看待问题的方式,他们更倾向于在风险中寻找机会,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平静安稳的生活。他们深知,真正的安全并不在于无风险的环境,而在于面对风险时的冷静和理性。
“违谏伏波终自困,捍羌充国本无奇。”这两句诗中,“违谏伏波”指的是马援,他坚持自己的军事策略,最终导致自己的困境。而“捍羌充国”则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将军赵充国,他主张以武力捍卫边疆,不被他人所动摇。这两句诗表明,固执己见,不听从他人的劝告,往往会带来不利的结果。而赵充国这种无惧风险,坚持己见的行为,被视为一种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命运,传达了对稳健、理性和务实决策的赞赏,以及对冒险、冲动和过度反应的批判。它鼓励我们在面对风险时,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既要看到风险中的机会,也要理性地评估风险,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