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发白沙口次长芦》 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

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

意思:一片叶子托秋雨,澜沧江百尺船。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发白沙口次长芦》

全文赏析

这首诗《篙师救首尾,我为制中权》是一首描绘舟行江上的优美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篙师救首尾,我为制中权”,描绘了舟行江上的场景,表现了船夫的辛勤工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江上航行的掌控自如。这一联通过描绘舟行江上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掌控感。 颔联“挂席满风力,如椎强弩弦”,形象地描绘了风力强劲的场景,如同锤击般的风力如同强弩之弦,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威力。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颈联“晓放白沙口,长芦见炊烟”,描绘了清晨在白沙口放船,看到长芦上炊烟袅袅的景象。这一联通过描绘自然和人文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尾联“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反观世风波,谁能保长年。”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秋雨中一叶扁舟,沧江之上百尺船,象征着世事如江水般变幻莫测。诗人感叹谁能保有长年的平静生活,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舟行江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交融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世风波涛的无奈和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篙师救首尾,我为制中权。
挂席满风力,如椎强弩弦。
晓放白沙口,长芦见炊烟。
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
反观世风波,谁能保长年。
念昔声利区,与世阙周旋。
大道甚闲暇,百物不废捐。
谁知目力净,改观旧山川。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百尺

    读音:bǎi chǐ

    繁体字:百尺

    意思: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左思《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文选•鲍照

  • 一叶

    读音:yī yè

    繁体字:一葉

    意思:(一叶,一叶)

     1.一片叶子。
      ▶《列子•说符》:“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唐·李白《

  • 沧江

    读音:cāng jiāng

    繁体字:滄江

    意思:(沧江,沧江)
    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南朝·梁·任昉《赠郭桐庐》诗:“沧江路穷此,湍险方自兹。”
      ▶唐·陈子昂《群公集毕氏林亭》诗:“子牟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