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归田诗》 果然钩可曲,不惜取封侯。

果然钩可曲,不惜取封侯。

意思:果然钩可曲,不珍惜得到封侯。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归田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在世事浮沉中的人生感悟。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进行赏析: 首句“秋水风波大,嗟嗟未可游”描绘了秋天的江河波涛汹涌,让人感叹无法畅游其中。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壮美,也隐喻着人生的起伏不定,充满了挑战与困难。 “渔樵自应乐,珪组为谁忧”则表现了渔夫和樵夫简单生活的快乐,与身居高位者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权力斗争的淡漠。 “直木知先伐,明珠忌暗投”进一步阐释了人生的哲理。笔直的树木总是最先被砍伐,明珠在暗处则容易被人忽视。这里作者借物喻人,表达了优秀的人才往往容易受到打压,而默默无闻的人则可能被忽视的感叹。 最后的“果然钩可曲,不惜取封侯”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看法。钩子可以弯曲,人们为了取得封侯的荣誉不惜牺牲自我。这里作者似乎在表达,人生的道路需要适应环境,灵活应变,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有时需要作出牺牲。 总的来说,这首诗深情款款,哲理深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和深切体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水风波大,嗟嗟未可游。
渔樵自应乐,珪组为谁忧。
直木知先伐,明珠忌暗投。
果然钩可曲,不惜取封侯。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不惜

    读音:bù xī

    繁体字:不惜

    英语:not stint

    意思:不顾惜;不吝惜。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

  • 果然

    读音:guǒ rán

    繁体字:果然

    短语:

    英语:really

    意思:
     1.饱足貌;隆起貌。
      ▶《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飧而反,腹犹果然。”

  • 封侯

    读音:fēng hóu

    繁体字:封侯

    意思:
     1.封拜侯爵。
      ▶《战国策•赵策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
      ▶《史记•卫将军列传》:“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