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书龙门山土室作》 八滩风急浪花飞,手把渔竿傍钓矶。

八滩风急浪花飞,手把渔竿傍钓矶。

意思:八滩风急浪花飞,手把钓鱼竿和钓鱼矶。

出自作者[宋]吕蒙正的《读书龙门山土室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八滩风急浪花飞,手把渔竿傍钓矶。自是钓头香饵别,此心终待得鱼归。》是一首描绘渔夫垂钓场景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八滩风急浪花飞”描绘了八滩江面的风浪景象,急风、巨浪、浪花飞舞,生动地展现出江面的惊险与壮美。这样的景象为下文的垂钓活动提供了背景,同时也暗示了渔夫生活的艰辛。 “手把渔竿傍钓矶”是诗中的第二句,它直接描绘了渔夫正在垂钓的场景。渔竿在手,渔夫倚靠在钓矶上,全神贯注地等待鱼儿上钩,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渔夫的宁静与专注。 “自是钓头香饵别”是诗中的转折句,它以一种象征的手法,暗示了渔夫并非单纯依靠运气和技能去捕鱼,而是通过使用香饵来吸引鱼儿。这一描述既体现了渔夫的智慧和技巧,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赏。 最后,“此心终待得鱼归”是对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渔夫一样,拥有一份宁静、专注和智慧,同时也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和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渔夫垂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八滩风急浪花飞,手把渔竿傍钓矶。
自是钓头香饵别,此心终待得鱼归。
作者介绍
吕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谥文穆,赠中书令。

关键词解释

  • 浪花

    读音:làng huā

    繁体字:浪花

    英语:spray

    意思:
     1.亦作“浪华”。波浪互相沖击或拍击在别的东西上激起的水点和泡沫。
      ▶《艺文类聚》卷九二引南朝·梁元帝《鸳鸯赋》:“朝

  • 钓矶

    读音:diào jī

    繁体字:釣磯

    意思:(钓矶,钓矶)
    钓鱼时坐的巖石。
      ▶北周·明帝《贻韦居士诗》:“坐石窥仙洞,乘槎下钓矶。”
      ▶唐·赵嘏《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诗:“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遶钓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