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一作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意思:水中倒映着藤萝青竹,潭间散发出芰荷的芳香。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一作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夏日傍晚在水亭的景象,以及在那里度过的愉快时光。 首句“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诗人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水亭的清凉氛围,傍晚时分,他悠闲地划着小船过来。这里的“水亭”可能是个临水的建筑,通常有窗户可以欣赏到水景,也可能有用来纳凉的设施。凉气多,暗示了环境的宁静和清凉。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这两句描绘了水亭周围的景色。松树、竹林在溪涧的倒影中清晰可见,芰荷的香气从清澈的水潭中飘散出来。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松竹”、“芰荷”,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水亭中的一群野孩子和山鸟一起欢歌笑语的场景。诗人似乎已经微醺,被孩子们的快乐感染,而山鸟的歌声也增添了这份欢乐。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宁静而美丽的环境的喜爱,尽管夕阳西下,暮色渐浓,他仍然觉得这样的景色无法被描述完全。这里诗人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夏日傍晚在水亭的景象,以及在那里度过的愉快时光。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欣赏和赞美。这首诗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自然的美丽,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松竹

    读音:sōng zhú

    繁体字:鬆竹

    意思: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
      ▶《南史•张沖传》:“房长渝谓孜曰:‘前

  • 芰荷

    读音:jì hé

    繁体字:芰荷

    意思:指菱叶与荷叶。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唐·罗隐《宿荆州江陵驿》诗:“风动芰荷香四散,月明楼阁影相侵。”
      ▶明·陆采《怀香记•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