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将归留别练塘诸子》 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

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

意思:都将苴杖泪,并作痛苦呻吟。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将归留别练塘诸子》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主要描绘了游子的苦难和思念,以及慈母的悲痛和牵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游子衣边雪,慈亲地下心”描绘了游子在风雪中飘零,而慈母则在地下深深牵挂的场景,凸显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相互思念之情。 颔联“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中,“苴杖泪”形象地描绘了游子痛苦悲伤的心情,“苦寒吟”则表现了游子在寒冷中的苦闷和无助,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感染力。 颈联“此意复谁识?当歌难自禁”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慨,这种深沉的思念和痛苦有谁能够理解呢?而当悲伤难以抑制时,只能通过歌声来表达出来。 尾联“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慰藉和嘱咐,让他在寒冷的夜晚弹琴时,不要惊扰了失巢的鸟儿。这也暗示着游子像失巢的鸟儿一样,孤独无依,需要得到关怀和温暖。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游子与慈母之间的思念和牵挂,以及游子在外的孤独和无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游子衣边雪,慈亲地下心。
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
此意复谁识?
当歌难自禁。
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苦寒

    读音:kǔ hán

    繁体字:苦寒

    英语:bitter cold

    意思:
     1.严寒。
      ▶唐·杜甫《捣衣》诗:“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八:“界外

  • 都将

    读音:dōu jiāng

    繁体字:都將

    意思:(都将,都将)
    唐·五代禁军统兵官名。
      ▶《新唐书•兵志》:“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以都将。”
      ▶《新唐书•李晟传》:“璘(马璘)内

  • 苴杖

    读音:jū zhàng

    繁体字:苴杖

    意思:
     1.古代居父丧时孝子所用的竹杖。
      ▶《礼记•丧服小记》:“苴杖,竹也;削杖,桐也。”
      ▶《礼记•问丧》:“或问曰:杖者何也?曰:竹、桐一也。故为父苴杖,苴

  • 作苦

    读音:zuò kǔ

    繁体字:作苦

    意思:
     1.耕作辛苦。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宋·王安石《山田久欲拆》诗:“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 寒吟

    读音:hán yín

    繁体字:寒吟

    意思:
     1.谓凄厉鸣叫。
      ▶晋·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鴈飘飘而南飞。”
     
     2.谓于清冷环境中长吟。
      ▶唐·方干《题桐庐谢逸人江居》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