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汴堤暮雪怀径山澄慧道人》 遥想道人敲石火,冷杉寒竹五峰深。

遥想道人敲石火,冷杉寒竹五峰深。

意思:遥想和尚敲石火,冷杉寒竹五峰深。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汴堤暮雪怀径山澄慧道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日雪景和投宿山村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道人的向往。 首句“朔风吹雪乱沾襟”,以朔风和飞雪营造出一个寒冷而肃杀的氛围,风雪之声和衣襟之响,更增添了几分人间之声。这句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为后面的场景描绘提供了背景。 “走马投村日向沉”描绘了诗人投宿山村的情景。这里的“走马”可能暗示诗人急于逃离风雪的纷扰,寻找一个安全的避风港。而“投村”则表达了诗人在风雪中无处可归的无奈和无助。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同时也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遥想道人敲石火,冷杉寒竹五峰深”是诗的精华部分,诗人通过想象道士在深山敲石取火的情景,表达了对道人生活的向往和对深山生活的赞美。这里,“冷杉寒竹”象征着道人生活的清苦和简朴,“五峰深”则描绘了山峰的险峻和幽深,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道人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冬日雪景和投宿山村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道人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风雪的描绘,又有对道人生活的想象,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朔风吹雪乱沾襟,走马投村日向沉。
遥想道人敲石火,冷杉寒竹五峰深。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五峰

    读音:wǔ fēng

    繁体字:五峰

    意思:指五个手指。
      ▶《全唐诗》卷八七九载《酒令•招手令》:“死其三洛,生其五峰。”
      ▶《资治通鉴•后汉隐帝干祐三年》“为手势令”元·胡三省注:“五峰,通唿五指也。”

  • 冷杉

    读音:lěng shān

    繁体字:冷杉

    短语:枞树

    英语:fir

    意思:常绿 乔木,茎高大,树皮灰色,小枝红褐色,有光泽,叶子条形,果实椭圆形,暗紫色。木材可制器具。也叫枞(cō

  • 遥想

    读音:yáo xiǎng

    繁体字:遙想

    意思:(遥想,遥想)
    悠远地思索或想象;回想。
      ▶晋·孙绰《游天臺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晋·陶潜《游斜川》诗序:“遥想灵山,有

  • 道人

    读音:dào rén

    繁体字:道人

    英语:Taoist

    意思:
     1.有极高道德的人。
      ▶《庄子•秋水》:“道人不闻,至德不得。”
      ▶王先谦集解:“语又见《山木篇》,道作至

  • 敲石

    读音:qiāo shí

    繁体字:敲石

    意思:
     1.敲击火石以取火。
      ▶唐·韦应物《送孙徵赴云中》诗:“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
      ▶明·高启《渡浙江宿西兴民家》诗:“望林投人家,炊黍旋敲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