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洛阳春》 洛阳陌上春长在,惜别今来二十年。

洛阳陌上春长在,惜别今来二十年。

意思:洛阳陌上春长在,可惜别现在来二十年。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洛阳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感慨的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洛阳陌上重逢春色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二十年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首句“洛阳陌上春长在”,以洛阳陌上的春色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景象。这里的“春长在”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寓含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次句“惜别今来二十年”,通过“惜别”二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同时“今来二十年”直接点明了时间跨度,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流逝。 末两句“唯觅少年心不得,其馀万事尽依然”,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伤和无奈。“唯觅少年心不得”揭示了作者对过去年轻时光的渴望和怀念,而“其馀万事尽依然”则突显了世事的稳定和不变,与作者内心的波动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洛阳陌上春长在,惜别今来二十年。
唯觅少年心不得,其馀万事尽依然。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惜别

    读音:xī bié

    繁体字:惜別

    短语:生离死别 告别 握别

    英语:be reluctant to part

    意思:(惜别,惜别)
    捨不得离别。
      ▶南朝·

  • 十年

    读音:shí nián

    繁体字:十年

    意思:形容时间长久。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