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日思归》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意思:音书断绝战争之后,亲戚朋友互相遇见梦中。

出自作者[唐]李频的《春日思归》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春情、思归、壮志、音书、亲友等主题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 首句“春情不断若连环”,诗人以连环比喻春情,表达了春天的情感缠绵不断,如同连环般难以解开。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深沉而缠绵。 “一夕思归鬓欲斑”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思归的心情。一夜之间,鬓发斑白,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时间的紧迫感。 “壮志未酬三尺剑”一句,诗人以剑为象征,表达了壮志未酬的遗憾和无奈。三尺剑代表了男儿的豪情壮志,而壮志未酬的遗憾和无奈也流露出来。 “故乡空隔万重山”一句,诗人以故乡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和无法归乡的无奈。万重山象征了诗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也象征了战争和政治的阻碍。 接下来的诗句,“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描绘了战乱之后,音书断绝,亲友相逢只能在梦中实现的情景。这表达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和对亲情的渴望。 最后,“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诗人以浮云和飞鸟为比喻,表达了对自由和归乡的向往。即使浮云和飞鸟都能随风飘荡,回归故乡,诗人也羡慕它们。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情、思归、壮志、音书、亲友等主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情感深沉而真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

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关键词解释

  • 梦寐

    读音:mèng mèi

    繁体字:夢寐

    短语:睡乡 梦见 梦

    英语:sleep

    意思:(梦寐,梦寐)

     1.谓睡梦。
      ▶《后汉书•郎顗传》:“此诚

  • 干戈

    读音:gān gē

    繁体字:乾戈

    短语:乱 仗 烽火 战祸 战乱 战火 战 战事 烽烟 烟尘 刀兵

    英语:arms

    意思:
     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

  • 断绝

    读音:duàn jué

    繁体字:斷絕

    短语:救国 存亡 救亡

    英语:sever

    意思:(断绝,断绝)

     1.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原来有联繫的失去联繫。

  • 音书

    读音:yīn shū

    繁体字:音書

    意思:(音书,音书)
    音讯,书信。
      ▶唐·宋之问《渡汉江》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歷春。”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摺:“都做了一春鱼雁无消息,不甫能一纸音书盼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