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墨花(并叙)》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意思:花心思在墨晕,春色散毫端。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墨花(并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画家尹白以墨画花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表达,展现了尹白画中花卉的美丽和神韵。 首句“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表达了画家创造艺术形象的神奇,也反映了艺术创作的无常和不确定性。接下来,“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则是对画家笔下花卉的具体描绘,墨晕和毫端的春色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这两句诗表达了画家笔下的花卉形象生动、神态自然,有一种缥缈而扶疏的美感。接着,“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则通过莲风和杏雨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花卉在自然界中的姿态和神韵。 “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这两句诗中的“狂居士”指的是画家尹白,而“黑牡丹”则是他所创作的墨画花卉之一。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尹白独特艺术风格的赞美和钦佩。 最后两句“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则表达了诗人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和珍藏,以及将其带回雪堂欣赏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画家尹白墨画花卉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艺术创作的魅力和神韵,也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
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
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
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春色

    读音:chūn sè

    繁体字:春色

    英语:spring scenery

    意思:
     1.春天的景色。
      ▶南朝·齐·谢朓《和徐都曹》:“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宋·叶绍

  • 花心

    引用解释

    1.即花蕊。亦泛指花之中部。 前蜀 毛文锡 《纱窗恨词》之二:“双双蝶翅涂铅粉,咂花心。綺窗绣户飞来稳,画堂阴。” 宋 苏轼 《墨花》诗:“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元 郝经 《琼花赋》:“喷蕊蝶於花心,引轻丝而不狂。”

    2.烛花之心。 南朝 梁 刘孝威 《禊饮嘉乐殿咏曲水中烛影》:“火浣花心犹未长,金枝密焰已流芳。”

  • 起墨

    读音:qǐ mò

    繁体字:起墨

    意思:发墨,研墨产生墨汁。
      ▶宋·高似孙《砚笺•洮石砚》:“洮河绿石,性软不起墨,不耐久磨。”
      ▶宋·高似孙《砚笺•砚说》:“龙尾石得墨迟,久不燥,罗纹石起墨过龙尾。”

  • 色散

    读音:sè sàn

    繁体字:色散

    英语:chromatic dispersion

    详细释义:白色的合成本?过棱镜时,因各色光的波长、频率不同而分散排列成一连串单色光的现象。

  • 毫端

    读音:háo duān

    繁体字:毫端

    意思: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唿!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