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刘季孙》 梨花如雪许重寻,秋实垂墙晚方到。

梨花如雪许重寻,秋实垂墙晚方到。

意思:梨花如雪答应重寻,秋季果实垂墙晚上才到。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过刘季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勤劳的官吏,在春季修复堤坝的场景。他忙碌于公务,尽管清贫,却仍然尽职尽责。诗中通过描绘梨花如雪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展示了官吏的坚韧和忠诚。 首联“刘侯岁覆春堤料,居不曾闲须我劳。”描绘了刘侯每年春天都要负责修复堤坝的材料,而他自己也从未闲暇,需要辛劳工作。这展示了官吏的勤劳和尽职尽责。 颔联“未嫌清浊各有携,匪报琼瑶以为好。”进一步描绘了官吏不嫌清贫,携带着清浊不同的物品,不是为了报答琼瑶美玉,而是出于职责所在。这突出了他的清廉和忠诚。 颈联“吏诃单绞自可更,儿笑接罹从复倒。”描绘了官吏受到诃责,但仍然能够自我更正,而儿童们则笑着接应,倒下了又重新站起来。这展示了官吏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尾联“为怜徒步此青袍,重忆归来着黄帽。”表达了作者对官吏徒步工作所穿的青袍的怜惜,同时回忆起自己归乡时所戴的黄帽。这展示了作者对官吏的同情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官吏勤劳、忠诚、清廉和坚韧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刘侯岁覆春堤料,居不曾闲须我劳。
未嫌清浊各有携,匪报琼瑶以为好。
吏诃单绞自可更,儿笑接罹从复倒。
为怜徒步此青袍,重忆归来着黄帽。
官忙未向林野疏,时清不废诗书傲。
梨花如雪许重寻,秋实垂墙晚方到。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秋实

    读音:qiū shí

    繁体字:秋實

    意思:(秋实,秋实)

     1.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
      ▶《管子•国蓄》:“春赋以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
      ▶汉·王充《论衡•异虚》:“见春之微叶,知夏之有茎叶

  • 梨花

    读音:lí huā

    繁体字:梨花

    意思:
     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梁·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 许重

    读音:xǔ zhòng

    繁体字:許重

    意思:(许重,许重)
    称许;看重。
      ▶元·虞集《翰林学士承旨董公行状》:“世祖皇帝在潜藩,命公主文书,讲说帐中,常见许重。”

    解释:1.称

  • 寻秋

    读音:xún qiū

    繁体字:尋秋

    意思:(寻秋,寻秋)
    游赏秋景。
      ▶《红楼梦》第七八回:“贾政正与众幕友们谈论寻秋之胜。”
      ▶凌景坚《呈沈颍若师》诗:“画桨寻秋灯上后,珠帘卷雨燕飞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