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兴(六首)》 诸葛提兵大渡津,河流禹凿迥如新。

诸葛提兵大渡津,河流禹凿迥如新。

意思:诸葛亮率兵大渡河支流,河流大禹开凿远如新。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春兴(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诸葛提兵大渡津》是一首描绘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越过大渡河的壮丽景象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先,诗中提到的“诸葛提兵大渡津”指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率领蜀汉军队越过大渡河,进军南中的历史事件。大渡河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其汹涌的河水、险峻的地形,一直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关隘。而“禹凿迥如新”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大渡河的汹涌澎湃,仿佛一条新开辟的河流一般。 “彩云城郭那无迹,黑水波涛亦有神”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大渡河两岸的景象,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环境的恶劣。彩云和黑水分别代表了战争留下的痕迹和河水本身的神秘力量。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战争残酷的感慨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象马远来铜柱贡,犬羊不动铁桥尘”两句诗,则描绘了诸葛亮率兵进军南中的景象。这里的象马和铜柱象征着远方的贡品和文化的交流,而铁桥则象征着战争的激烈和军队的坚韧。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赞美和对战争胜利的期待。 最后,“灵关在眼平如掌,岁岁蒲桃首在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丰饶富足的期盼。灵关是古代南方的重要关口,诗人通过描绘其平坦如掌,表达了对未来交通顺畅、贸易繁荣的期许。而“岁岁蒲桃首在春”则象征着农业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诸葛亮率兵进军南中的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战争、和平、文化交流、农业等方面的思考和期许,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诸葛提兵大渡津,河流禹凿迥如新。
彩云城郭那无迹,黑水波涛亦有神。
象马远来铜柱贡,犬羊不动铁桥尘。
灵关在眼平于掌,岁岁蒲桃首在春。
¤
作者介绍 杜审言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诸葛

    读音:zhū gě

    繁体字:諸葛

    英语:Zhuge

    意思:(诸葛,诸葛)

     1.复姓。
      ▶三国·吴有诸葛瑾。见《世说新语•品藻》“诸葛瑾”刘孝标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

  • 河流

    读音:hé liú

    繁体字:河流

    英语:river

    意思:
     1.指黄河水流。
      ▶南朝·宋·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河流遄疾,道阻且长。”
      ▶《清史稿•河渠志一》:

  • 提兵

    读音:tí bīng

    繁体字:提兵

    意思:率领军队。
      ▶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注意奏凯赴都畿,速令提兵还石坂。”
      ▶《封神演义》第四三回:“自来提兵征伐多年,未尝有挫锋锐;今日到此,失机丧师,殊为痛恨

  • 如新

    读音:rú xīn

    繁体字:如新

    意思:谓交友情意不投,时间虽久,仍和新相识一样。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司马贞索隐引服虔曰:“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