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意思:沅溪夏末足凉风,春酒相携到竹丛。

出自作者[唐]王昌龄的《龙标野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是一首描绘夏日夜晚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诗。 首句“沅溪夏晚足凉风”,诗人描绘了一个夏夜的场景,沅溪边,晚风习习,给人带来丝丝凉意。这一句为整首诗定下了轻松、愉悦的基调,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夏夜的喜爱之情。 “春酒相携就竹丛”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夏夜的场景,人们携带着春酒,来到竹林中,享受这清凉之夜。这里的“春酒”不仅是一种酒,更象征着欢乐和友情,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 “莫道弦歌愁远谪”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远谪的乐观态度。虽然身处远离京城的地方,虽然弦歌之中带有忧愁,但诗人并没有沉溺于愁苦之中,而是坚信青山明月(即大自然)不会空无所有。这里诗人借青山明月象征自然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夏日夜晚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表达乐观态度的诗篇,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作者介绍 王勃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关键词解释

  • 春酒

    读音:chūn jiǔ

    繁体字:春酒

    英语:wine brewed in spring

    意思:
     1.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 凉风

    读音:liáng fēng

    繁体字:涼風

    英语:cool breeze

    意思:(凉风,凉风)

     1.秋风。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