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霜草》 霜前乱碧未全枯,霜後纷黄却更苏。

霜前乱碧未全枯,霜後纷黄却更苏。

意思:霜前乱碧没有完全枯萎,霜后纷纷黄却又苏醒过来。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霜草》

全文赏析

这首诗《霜前乱碧未全枯,霜後纷黄却更苏。偷吃瑶台青女粉,都生琼发与银须》是描绘秋天的景色,通过对秋叶、霜降前后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首句“霜前乱碧未全枯”,诗人描绘了霜降前秋叶的颜色,碧绿且生机勃勃,尚未完全枯萎。这表现出秋叶的坚韧和生命力,即使在即将进入冬季的时刻,也依然保持着生机。 次句“霜後纷黄却更苏”,描绘了霜降后秋叶的颜色变化,由碧绿转为纷飞的黄色,但这黄色并不是枯萎的象征,反而显得更加有生机。这里“苏”字用得巧妙,不仅形容秋叶的生机,也暗示了万物复苏的春天即将到来。 第三句“偷吃瑶台青女粉”,诗人运用了神话的元素,形象地描绘了秋叶在霜降后颜色更加鲜艳的情景。这里“偷吃”一词,带有诗人的想象和幽默,使得句子生动有趣。 最后一句“都生琼发与银须”,诗人用“琼发”和“银须”来形容秋叶,形象生动,表现出秋叶的美丽和生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景色进行细致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霜前乱碧未全枯,霜後纷黄却更苏。
偷吃瑶台青女粉,都生琼发与银须。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枯霜

    读音:kū shuāng

    繁体字:枯霜

    意思:犹严霜。
      ▶《中国歌谣资料•二十岁哥哥去了妻》:“枯霜单打无根草,鹞鹰单打独老母鸡,阎王单请我少年妻。”

    解释:1.犹严霜。

  • 更苏

    引用解释

    复苏;复原。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长干塔》:“其后, 西河 离石县 有 胡 人 刘萨何 遇疾暴亡,而心下犹暖,不敢便殯,经七日更苏。” 清 黄燮清 《灾民叹》诗:“民瘠难更苏,尔肥岂能独?”

    读音:gēng s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