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寓怀寄苏州刘郎中》 一闻周召佐明时,西望都门强策羸。

一闻周召佐明时,西望都门强策羸。

意思:一听说周公、召公辅佐圣明的时代,西望都门强策弱。

出自作者[唐]张祜的《寓怀寄苏州刘郎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通过周公、召公的典故,表达了对周公、召公辅佐周成王治理国家,使周朝成为太平盛世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期望和自己的抱负。 首句“一闻周召佐明时”,诗人直接点明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时代的信心。他赞美周公、召公辅佐周成王治理国家,使周朝成为太平盛世,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期望和自己的抱负。 “西望都门强策羸”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京城的思念和对于仕途的渴望。他虽然身体虚弱,但仍然坚持策马西望,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天子好文才自薄”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朝廷的失望和不满。他认为天子虽然喜欢文才,但自己却不被重视,表达了自己对于朝廷用人制度的质疑和不满。 “诸侯力荐命犹奇”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诸侯的感激和对于自己才华的自信。他认为诸侯们也看到了自己的才华,并给予了推荐和重视,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和自信之心。 “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两句诗中,诗人借用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于命运的感慨。贺知章和孟浩然都是历史上的才子,但他们的命运却不同,一个得到了重用,一个却默默无闻。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于命运的感慨。 最后一句“欲离京国尚迟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离开京城的不舍和对于未来的期待。他虽然不舍京城的生活,但仍然期待着未来的机会和挑战,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的忠诚和对未来的信心。通过周公、召公的典故,诗人赞美了古代贤臣良将的品德和智慧,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己的期望和对于未来的信心。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希望的作品,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闻周召佐明时,西望都门强策羸。
天子好文才自薄,诸侯力荐命犹奇。
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唯是胜游行未遍,欲离京国尚迟迟。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

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关键词解释

  • 明时

    读音:míng shí

    繁体字:明時

    意思:(明时,明时)

     1.阐明天时的变化。
      ▶《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梁·陆倕《新刻

  • 周召

    读音:zhōu zhào

    繁体字:周召

    意思:亦作“周邵”。
     周成王时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并称。两人分陕而治,皆有美政。
      ▶《礼记•乐记》:“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
      ▶《楚辞•刘向<九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