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舟行见月》 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意思:月入夜里孤舟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舟行见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洞房烛影在何处,欲寄相思梦不成》是一首描绘夜晚场景的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孤舟中,看着月色和霜雁,思念着远方的情人。 首两句“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诗人以月色入诗,用“孤舟”和“夜半晴”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船上,月亮高悬在天空,周围没有其他的光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而“寥寥霜雁两三声”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只有两三声霜雁的叫声打破了这份寂静,增添了诗的深度和幽静感。 第三句“洞房烛影在何处”是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和牵挂。诗人想象着情人的房间,那里的烛影是否还在闪烁?是否还有她在那里默默地思念着自己?这一问表达了诗人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 最后一句“欲寄相思梦不成”是诗人的无奈和期待。诗人想要通过梦境来传达自己的思念,但却又无法入睡,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和诗人的孤独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读来令人感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洞房烛影在何处,欲寄相思梦不成。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霜雁

    读音:shuāng yàn

    繁体字:霜雁

    意思:秋雁。
      ▶北齐·刘昼《新论•託附》:“夫含气庶品,未有不託附物势以成其便者也。故霜雁託于秋风,以成轻举之势。”
      ▶宋·黄庭坚《次韵答少章闻雁听鸡》之一:“霜雁叫群

  • 孤舟

    读音:gū zhōu

    繁体字:孤舟

    意思:孤独的船。
      ▶晋·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绵绵归思纡。”
      ▶宋·陆游《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 寥寥

    读音:liáo liáo

    繁体字:寥寥

    英语:very few

    意思:
     1.空虚貌。
      ▶《吕氏春秋•情欲》:“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沈滞

  • 夜半

    读音:yè bàn

    繁体字:夜半

    英语:midnight

    意思:
     1.半夜。
      ▶《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得出,即

  • 三声

    读音:sān shēng

    繁体字:三聲

    意思:(三声,三声)
    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三声既全,五彩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