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琼林苑御筵奉送致政太师潞国文公归西洛》 祖燕催移玉殿班,都人齐向苑傍看,古来少有三师退,天下曾将大器安。

祖燕催移玉殿班,都人齐向苑傍看,古来少有三师退,天下曾将大器安。

意思:祖父燕催移玉殿班,都人齐向苑旁边看,自古以来少有三个军队撤退,中国曾将大器安。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琼林苑御筵奉送致政太师潞国文公归西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联“祖燕催移玉殿班,都人齐向苑傍看”,描绘了宫廷中一种特殊的氛围,即祖燕时节即将到来,朝廷中的官员们纷纷准备着新的工作安排,而京城的人们也都在向苑旁聚集,期待着新的变化。这里的“祖燕”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习俗,即每年春天皇帝会举行宴会,宴请官员们,以示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催移玉殿班”则表达了时间紧迫,官员们需要尽快做好准备的意思。“都人齐向苑傍看”则描绘了京城人们期待新气象的场景,他们聚集在苑旁,期待着新的变化和机遇。 颔联“古来少有三师退,天下曾将大器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里的三师指的是古代的三个重要职位,即太师、太傅、太保,是皇帝身边的重要官员。诗人认为自古以来很少有这三个职位同时被罢免的情况,这表明社会变革的艰难和不易。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天下大势的担忧,他担心国家能否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能否保持稳定和发展。 颈联“绿野春深花更好,石楼夜午月应寒”,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夜晚的景象。这里“绿野”指的是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石楼”则指的是宫廷中的楼阁,夜晚时分月色应是很寒冷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宫廷生活的感慨。 尾联“尘埃抖擞无余事,却忆磻溪旧钓竿”,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过去的怀念。这里“尘埃抖擞”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感慨和怀念,他觉得自己已经从过去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现在的生活非常轻松和自在。“无余事”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和满意。最后一句“却忆磻溪旧钓竿”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他怀念过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期待未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人的情感丰富而深沉,他的思考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祖燕催移玉殿班,都人齐向苑傍看,古来少有三师退,天下曾将大器安。
绿野春深花更好,石楼夜午月应寒。
尘埃抖擞无余事,却忆磻溪旧钓竿。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祖燕

    解释

    1.同\"祖宴\"。

    读音:zǔ yàn

  • 古来

    读音:gǔ lái

    繁体字:古來

    英语:old-time

    意思:(古来,古来)
    自古以来。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古来此娱,书籍未见。”
      ▶唐·王翰《

  • 玉殿

    读音:yù diàn

    繁体字:玉殿

    意思:
     1.宫殿的美称。
      ▶三国·魏·曹植《当车以驾行》诗:“欢坐玉殿,会诸贵客。”
      ▶南朝·梁简文帝《有所思》诗:“寂寞锦筵静,玲珑玉殿虚。”
      ▶宋·

  • 少有

    读音:shǎo yǒu

    繁体字:少有

    英语:rare; seldom; exceptional

    意思:
     1.稍有;略有。
      ▶宋·林希《书<郑玄传>》:“盖其(《礼》)初不经于圣人之手

  • 三师

    读音:sān shī

    繁体字:三師

    意思:(三师,三师)

     1.北魏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见《通典•职官一》。
      ▶唐·窦常《奉贺太保岐公》诗:“五色诏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