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粤东感赋》 镇海楼头栖暮鸦,越王祠下树争花。

镇海楼头栖暮鸦,越王祠下树争花。

意思:镇海楼头栖息暮鸦,越王下树争花。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粤东感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镇海楼头和越王祠下的人间万象。诗人通过描绘暮鸦、花树、风云、鸾凤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镇海楼头栖暮鸦,越王祠下树争花”,诗人以镇海楼和越王祠作为起兴,描绘了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镇海楼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古建筑,曾经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而越王祠则是纪念越王的祠堂。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暮鸦在镇海楼上栖息和花树在越王祠下争艳的景象,引出了下面的主题。 颔联“风云西望生机尽,鸾凤南来佳处差”,诗人通过描绘西望风云的景象,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风云变幻,生机尽显,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而鸾凤南来的景象,则表达了对南方美好地方的向往和期待。 颈联“回首烟花如梦寐,赏心乐事惜年华”,诗人通过回首过去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烟花如梦,暗示了过去的繁华和美好都是短暂的,让人难以把握。而赏心乐事惜年华,则表达了对珍惜时光的感慨。 尾联“重重烟瘴频频雨,似此羁迟亦可嗟”,诗人通过描述烟瘴频频的雨景,表达了对人生羁旅的感慨。重重烟瘴暗示了人生中的困境和挫折,而频频雨则表达了对人生旅途中的艰辛和不易的感慨。而“可嗟”二字则表达了对这种困境和挫折的无奈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镇海楼头、越王祠下、风云变幻、烟花如梦、赏心乐事、烟瘴频频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未来未知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镇海楼头栖暮鸦,越王祠下树争花。
风云西望生机尽,鸾凤南来佳处差。
回首烟花如梦寐,赏心乐事惜年华。
重重烟瘴频频雨,似此羁迟亦可嗟。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楼头

    读音:lóu tóu

    繁体字:樓頭

    意思:(楼头,楼头)

     1.楼上。
      ▶唐·王昌龄《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落日楼头,断

  • 栖暮

    读音:qī mù

    繁体字:棲暮

    意思:(栖暮,栖暮)
    谓处于暮年。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四•释法瑶》:“瑶年虽栖暮,而蔬苦弗改,戒节清白,道俗归焉。”

    解释:1.谓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