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为海客索赠鼓娘刘翠仙》 北地佳人刘翠仙,独当旗鼓若临边。

北地佳人刘翠仙,独当旗鼓若临边。

意思:北方佳人刘翠仙,只有当旗鼓如临边。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为海客索赠鼓娘刘翠仙》

全文创作背景

《为海客索赠鼓娘刘翠仙》是陈三立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一位名叫刘翠仙的鼓娘有关。刘翠仙可能是一位才艺出众的艺人,擅长击鼓,因此引起了诗人陈三立的关注。海客可能指的是一位与陈三立有交往的朋友或诗人,他请求陈三立为刘翠仙写首诗,以赞美或纪念这位鼓娘。 陈三立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通过对刘翠仙击鼓技艺的描绘,展现了她的才华与魅力。同时,诗歌也可能表达了陈三立对艺术的热爱与推崇,以及对友人请求的回应。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陈三立与友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对鼓娘刘翠仙才艺的欣赏。通过对刘翠仙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地佳人刘翠仙,独当旗鼓若临边。
飞腾一点英雄气,万里风沙为飒然。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北地

    读音:běi dì

    繁体字:北地

    意思:北部地方。
      ▶《史记•燕召公世家》:“王(齐愍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
      ▶司马贞索隐:“北地,即齐之北边也。”
      ▶《文选•枚乘<上书重谏

  • 旗鼓

    读音:qí gǔ

    繁体字:旗鼓

    英语:flag and drum

    意思:
     1.旗与鼓。古代军中指挥战斗的用具。
      ▶《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 佳人

    读音:jiā rén

    繁体字:佳人

    短语:材 人才 材料 天才 奇才 英才

    英语:beautiful woman

    意思:
     1.美女。
      ▶宋玉《登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