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访道衍上人时寓海云》 风传烟磬远,竹引野泉通。

风传烟磬远,竹引野泉通。

意思:风把烟薯远,竹引野泉通。

出自作者[明]张羽的《访道衍上人时寓海云》

全文赏析

这首诗《寻僧自补屐,古寺夏云中》是一首描绘禅意和自然之美的诗篇。它通过描绘诗人寻访僧人的经历,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先,诗中的“寻僧自补屐,古寺夏云中”描绘了诗人寻找僧人的场景,以及古寺的神秘氛围。通过“古寺”一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可以听到古刹钟声,感受到岁月的沉淀。而“夏云”则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禅意。 接着,“听鸟明闻性,看花悟色空”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禅意体验。通过“听鸟明闻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领悟,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而“看花悟色空”则表达了诗人对花色的领悟,达到了对空无的认知。这里的“色空”是禅宗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物质世界的虚幻性和无常性。 “风传烟磬远,竹引野泉通”这两句诗则描绘了诗人在古寺中所见到的自然美景。风声传递着悠远的钟声,竹林引导着清澈的泉水流淌。这些自然元素与古刹、僧人、诗人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最后,“便欲捐尘累,香灯事远公”表达了诗人想要抛弃世俗的牵绊,一心向禅的愿望。这里的“尘累”指的是世俗的牵挂和烦恼,“香灯”则代表了僧人所处的清净环境。诗人想要效仿远公,抛弃尘世的一切,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禅意和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禅宗的宁静、和谐和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追求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自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寻僧自补屐,古寺夏云中。
听鸟明闻性,看花悟色空。
风传烟磬远,竹引野泉通。
便欲捐尘累,香灯事远公。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张羽(1403年—1476年),明代著名官员,字永和,号南村。他是浙江绍兴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喜爱读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

张羽曾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和太常礼院卿等职位。此外,他还曾主持编纂了《宣和遗事》等多部史书。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他主张勤政廉政,协调内外关系,获得了当时朝野的普遍认同。

在文学方面,张羽也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作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包括《送陆副使赴丹阳》、《南村老人五十而作》等。

关键词解释

  • 风传

    读音:fēng chuán

    繁体字:風傳

    英语:hearsay; rumor

    意思:(风传,风传)

     1.风传送。
      ▶南朝·梁元帝《钟山飞流寺碑》:“清梵夜闻,风传百常之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