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行之枇杷》 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

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

意思: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想到荔枝同此时。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行之枇杷》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是一首描绘五月时节的水果景象,并抒发诗人情感的诗。通过对枇杷和荔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物候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怀念。 首句“五月枇杷黄似橘”,诗人以鲜亮的比喻,描绘出五月的枇杷已然成熟,其金黄色的果肉与橘子相似,引人垂涎。这句诗直接描绘了季节的特点,展现了五月时节的自然景象,同时也为后面的诗句提供了背景。 “谁思荔枝同此时”一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荔枝的期待和思念。荔枝与枇杷一样,都是此时季节的产物,但诗人却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荔枝的思念,进一步强调了季节更替、物候变化的感慨。 “嘉名已著上林赋”一句,诗人引用了古代为宫廷献赋以求升迁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枇杷美名的羡慕,同时也流露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这句诗也间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赞美。 最后一句“却恨红梅未有诗”,诗人以遗憾的语气,表达了对红梅未能有诗的遗憾。红梅是春天的象征,与枇杷一同在季节交替时展现出美丽,但诗人却遗憾未能为它写下一首诗。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五月枇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物候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
嘉名已著上林赋,却恨红梅未有诗。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枇杷

    读音:pí pá

    繁体字:枇杷

    短语:桃树 漆树 冬青 吐根 柠檬 苏木 圣诞树 栗树 七叶树 梨树 月桂树 木棉树 椰子树 芭蕉 白桦 白杨树 女贞 红树 柚木 杏树 卫矛 银杏树 木菠萝 紫荆

  • 荔枝

    读音:lì zhī

    繁体字:荔枝

    英语:(n) litchi fruit

    意思:
     1.果树名。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东观汉记•匈奴南单于》:“南单于来朝,赐御食及橙橘龙眼荔枝。”

  • 五月

    读音:拼音:wǔ yuè 五笔:ggee

    五月的解释

    词语分解

    • 五的解释 五 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
  • 此时

    读音:cǐ shí

    繁体字:此時

    英语:now

    意思:(此时,此时)
    这时候。
      ▶《后汉书•刘玄传》:“﹝韩夫人﹞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唐·白居易《琵琶记》:“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