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昔》 可男老不识兵器,九牧长途不拾遗。

可男老不识兵器,九牧长途不拾遗。

意思:可男老不认识兵器,九州长路不拾遣。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忆昔》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以及后来由于奸臣作乱导致社会动荡的情形。 首段描绘了开元盛世的海陵官漕米流脂的景象,展现了当时粮食充足、人民安居乐业的场景。接着,诗中又描述了当时社会秩序井然,人们安分守法,即使年老也不识兵器,九牧长途不拾遗。这种描述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随后,诗中又描绘了蛮夷涉海来朝的景象,海平远接三山岛,展示了开元盛世的国际影响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仁人离去,民间疾苦显现,海陵官漕中沮,大舶灭没鱼龙渊,社会动荡的迹象开始显现。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奸臣作乱的情况。他们像豺狼虎豹一样危害社会,使岛国称孤奸万死。这种描述揭示了社会矛盾的加剧和混乱的开始。 最后,诗中以花卿猛将乱国章,太阿倒持不可当的例子,指出朝廷内部的混乱和无能。然而,诗人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以木兰杀贼谢天子的事迹为例,表明只要有公正和勇气,社会仍然可以恢复秩序。 整首诗充满了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对动荡社会的忧虑,以及对公正和勇气的呼唤。诗人通过丰富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公正和勇气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忆昔开元王盛时,海陵官漕米流脂。
可男老不识兵器,九牧长途不拾遗。
宫中君明臣告老,天下夫和妇循道。
蛮夷玉帛涉海来,海平远接三山岛。
仁人为邦未百年,民间斗米七千钱。
海陵官漕忽中沮,大舶灭没鱼龙渊。
潢池弄兵本赤子,渤海老臣能料理。
如何嫉作豺虎丛,岛国称孤奸万死。
花卿猛将乱国章,太阿倒持不可当。
君不见木兰杀贼谢天子,赏功岂愿尚书郎。
作者介绍 应璩简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关键词解释

  • 九牧

    读音:jiǔ mù

    繁体字:九牧

    意思:
     1.九州之长。
      ▶《周礼•秋官•掌交》:“九牧之维。”
      ▶郑玄注:“九牧,九州之牧。”
      ▶《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 拾遗

    读音:shí yí

    繁体字:拾遺

    英语:gleaning

    意思:(拾遗,拾遗)

     1.拾取他人的失物。
      ▶《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

  • 兵器

    读音:bīng qì

    繁体字:兵器

    短语:兵戎 铁 器械 军械 枪炮 刀枪 军火 械 兵 家伙

    英语:weapons

    意思:武器。
      ▶《周礼•地官•

  • 牧长

    读音:mù cháng

    繁体字:牧長

    意思:(牧长,牧长)

     1.犹牧主。
      ▶《史记•货殖列传》:“夫裸,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2.牧场的长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