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马仲途司谏使北》 单于不敢轻中国,名马新调为送还。

单于不敢轻中国,名马新调为送还。

意思:单于不敢轻视中国,名马新调为送回来。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马仲途司谏使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忠诚和奉献。它描绘了一位忠诚的使者,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冒险前往阴山,进行谏诤和外交任务。 首联“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描绘了使者的勇敢和忠诚。他敢于直言进谏,不惧触怒龙鳞,展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气。同时,他手持旄节,代表了使者的权威和使命。阴山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座山脉,也是边界的象征,这里用阴山来象征使者的外交任务。 颔联“貂裘不见风霜劲,雁碛遥知道路艰”,描绘了使者的形象。他身着貂裘,不畏风霜,显示了他的坚韧和毅力。从雁碛遥知道路艰险,也暗示了外交任务的艰难和危险。 颈联“冰脍芥齑非楚味,玉苕兰茁说燕颜”,描绘了使者的生活环境和艰苦条件。他可能身处寒冷的环境中,吃着简单的食物,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很好。燕颜指的是燕地的容颜,这里用来形容使者的精神面貌。玉苕兰茁则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也表达了作者对使者未来的乐观期待。 尾联“单于不敢轻中国,名马新调为送还”,表达了使者的威望和影响力。单于不敢轻中国,表明使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使得单于不敢轻视中国。名马新调为送还,描绘了使者的成功归来,并带回了重要的礼物。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使者的忠诚、勇敢、坚韧和奉献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利益的关注和对使者的美好祝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
貂裘不见风霜劲,雁碛遥知道路艰。
冰脍芥齑非楚味,玉苕兰茁说燕颜。
单于不敢轻中国,名马新调为送还。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单于

    读音:chán yú

    繁体字:單於

    英语:chief of the Xiongnu in Acient China

    意思:(单于,单于)

     1.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史记

  • 名马

    读音:míng mǎ

    繁体字:名馬

    意思:(名马,名马)
    名贵的马。
      ▶《后汉书•循吏传序》:“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
      ▶《魏书•契丹传》:“以其名马文皮入献天府,遂求为帝。”
      ▶唐·

  • 送还

    引用解释

    1.归还。《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自 膺 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玄德 随令人出城,至 吕布 营中,説情愿送还马匹,两下罢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等到将近上灯的时候,方才送还人家。”

    2.指送给,送与。《水浒传》第九回:“ 柴进 擕住 林冲 的手,再入后堂饮

  • 不敢

    读音:bù gǎn

    繁体字:不敢

    英语:dare not

    意思:
     1.谓没胆量,没勇气。亦表示没有胆量做某事。
      ▶《孟子•公孙丑下》:“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