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日杂兴(四首)》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意思: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也堪哀。

出自作者[明]刘基的《夏日杂兴(四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至时节的诗,同时也反映了人生过半的感慨。整体而言,诗歌的意境深沉,语言优美,借景抒怀,表达了人生的哀思与落寞。 首句“夏至阴生景渐催”,描述了夏至时节景象的变化,阴阳交替,景物随之变迁,给人一种时光流转的感觉。 “百年已半亦堪哀”则表达了人生过半的哀思,百年人生已过半,不禁让人感到悲伤。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这两句借用了动物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不如意和失落。龙螭梦和燕雀猜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象征着人生的无奈和苦涩。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这两句描绘了夏夜的景色,雨后的蝉花粘在碧草上,风中的萤火虫飞出苍苔。这些细腻的景物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最后两句“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借助观赏景物来消遣时光,而心中的落寞却无浊酒来安慰。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表达了人生的哀思与落寞,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沉感慨和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
作者介绍 刘基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夏至

    读音:xià zhì

    繁体字:夏至

    短语:大暑 春分 小满 立夏 清明 霜冻 白露 大雪 小雪 大寒 小暑 立秋 芒种 雨水 霜降 寒露 立春 秋分 惊蛰

    英语:summer s

  • 百年

    读音:bǎi nián

    繁体字:百年

    短语:一生 一世 终身 终生 辈子 一辈子 生平 平生

    英语:lifetime

    意思:
     1.指人寿百岁。
     

  • 阴生

    读音:yīn shēng

    繁体字:陰生

    意思:(阴生,阴生)
    去世了的人的生日。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五:“‘今天是我妈妈的阴生,我要回家去看看。’‘阴生何必回去呢?人又不在了。’刘雨生抬起眼睛,看着他,本本真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