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芳草处,长返故园迟。
意思:每逢芳草处,长返回故园慢。
出自作者[唐]于邺的《客中览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何当开此镜,即见发如丝。白日急于水,少年能几时。每逢芳草处,长返故园迟。所以多为客,蹉跎欲怨谁。》,它是一首描绘人生哲理和思乡情感的诗。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何当开此镜,即见发如丝。”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流逝。这里用“镜子”作为比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脆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头发就像镜子中的倒影一样,逐渐变白,象征着青春的消逝。这种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衰老过程,引发人们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白日急于水,少年能几时。”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感和人生的短暂。这里用“白日”比喻时间,用“水”比喻人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比流水还要快,而人生的时间却有限。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引发人们对人生的反思和珍惜。
在诗的最后两句“每逢芳草处,长返故园迟。”中,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每当看到芳草萋萋的景象,诗人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想起自己的亲人。这种思乡之情是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也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人生的哲理和思乡情感。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的描绘,引发人们对人生的反思和珍惜。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无奈的表现。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