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日众哲馆对竹》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意思:萧萧凌雪霜,浓翠不同三湘。

出自作者[唐]许浑的《秋日众哲馆对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通过对竹子在雪霜之下的形态和声音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坚韧。 首句“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直接描绘了竹子的外在形象和特点。萧萧,形容风声或竹叶的响声,这里用来形容竹子在雪霜之下的凌厉之态。浓翠异三湘,则是对竹子浓密翠绿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竹子在雪霜之下的坚韧不屈。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这两句则是对竹子在月光下的形态和声音的描绘。疏影,形容竹子的影子稀疏,这正是在雪霜之后,竹子形态的变化。月移壁,描绘了月光下竹子的影子在墙壁上的移动,形象生动。寒声风满堂,则是通过对风声和竹子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在雪霜之下的形态和声音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坚韧精神的赞美。诗人通过这种描绘,也传递出一种清冷、寂静的美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坚韧。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自然景观诗,通过对竹子在雪霜之下的形态和声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的坚韧。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清冷、寂静的美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尊严。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关键词解释

  • 三湘

    读音:sān xiāng

    繁体字:三湘

    意思:
     1.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
      ▶唐·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

  • 雪霜

    读音:xuě shuāng

    繁体字:雪霜

    意思:
     1.雪和霜。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唐·李绅《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渐喜雪霜消

  • 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繁体字:蕭蕭

    短语:簌簌

    英语:rustle

    意思:(萧萧,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 凌雪

    读音:líng xuě

    繁体字:凌雪

    意思:冰雪。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炙法》:“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

    解释:1.冰雪。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