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 远山高枝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远山高枝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意思:远山高枝思悠悠吗,重视在高楼上尽一杯。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远山、危楼、征诏、鲁儒、地寒、时急、宣室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远山高枝思悠哉”,诗人以远山高枝为引子,引发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远山”可能象征着遥远的理想或追求,“高枝”则暗示着高远的抱负和期望。而“思悠哉”则表达了这种思念的深沉和绵长。 “重倚危楼尽一杯”描绘了诗人倚楼远望,一饮而尽的情景。这可能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忧虑,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 “谢守已随征诏入”和“鲁儒犹逐断蓬来”两句,分别描述了两种不同的处境和心态。前者表达了对有志之士得到重用的期待,后者则表达了对在困境中仍坚持理想的人的敬意。 “地寒谩忆移暄手”和“时急方须济世才”两句,则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担忧。前者可能象征着对温暖环境的渴望,后者则表达了对有能力解决时局问题的人的期待。 最后,“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忘未然灰”两句,则表达了对朝廷能够发现并重用人才的期待。这里的“宣室”是汉代皇帝召见大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诗人以此象征朝廷。而“全忘未然灰”则暗示着对重新点燃人们信仰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有志之士得到重用、有能力解决时局问题的人的期待。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简练而有力,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远山高枝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谢守已随征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忘未然灰。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危楼

    读音:wēi lóu

    繁体字:危樓

    英语:high tower

    意思:(危楼,危楼)
    高楼。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危楼倾崖,恒有落势。”
      ▶南朝·梁徐悱《古意

  • 一杯

    读音:yī bēi

    繁体字:一杯

    意思:
     1.指一杯的容量。
      ▶《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 远山

    读音:yuǎn shān

    繁体字:遠山

    意思:(远山,远山)

     1.远处的山峰。
      ▶南朝·宋·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白居易《晚望》诗:“独在高亭上

  • 高枝

    读音:gāo zhī

    繁体字:高枝

    意思:
     1.高树枝。
      ▶三国·魏·曹植《公宴》诗:“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晋·陶潜《饮酒》诗之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