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报恩寺水阁》 往往竹梢摇翡翠,时时杉子掷莓苔。

往往竹梢摇翡翠,时时杉子掷莓苔。

意思:往往竹梢摇动翡翠,时时杉子扔莓苔。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宿报恩寺水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在寺庙中独自徘徊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周围的环境,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静。 首句“寺锁双峰寂不开,幽人中夜独裴回”直接点明诗人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双峰被寺庙锁住,一片寂静,无人打扰,诗人独自在寺庙中徘徊,这是一个深深的孤独的夜晚。 “池文带月铺金簟,莲朵含风动玉杯”描绘了寺庙中的池塘和莲花。月光如金,洒在池塘上,如同铺上了金黄色的床席;莲花在风中摇曳,如同玉杯在动。这些景象都充满了宁静和诗意,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往往竹梢摇翡翠,时时杉子掷莓苔”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竹子上的翡翠色在月光下摇曳,杉子不时地落在莓苔上。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景色,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可怜此际谁曾见,唯有支公尽看来”是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刻无人看见的遗憾。只有对面的支公在尽看这一切,这更加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寂静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中的寂静、美丽的夜晚景色,以及诗人的孤独和遗憾,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这种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孤独和寂静的深深体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寺锁双峰寂不开,幽人中夜独裴回。
池文带月铺金簟,莲朵含风动玉杯。
往往竹梢摇翡翠,时时杉子掷莓苔。
可怜此际谁曾见,唯有支公尽看来。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翡翠

    读音:fěi cuì

    繁体字:翡翠

    短语:祖母绿 刚玉 黄玉 硬玉 碧玉

    英语:emerald

    意思:
     1.鸟名。嘴长而直,生活在水边,吃鱼虾之类。羽毛有蓝、绿

  • 时时

    读音:shí shí

    繁体字:時時

    短语:三天两头 常 时 常事

    英语:often

    意思:(时时,时时)
    常常。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虽家居

  • 往往

    读音:wǎng wǎng

    繁体字:往往

    短语:反复 数 勤 高频 三番五次 迭 亟 屡次三番 频 累 屡屡 屡次 屡 多次 再三 累累

    英语:often

  • 莓苔

    读音:méi tái

    繁体字:莓苔

    意思:青苔。
      ▶晋·孙绰《游天臺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苏舜钦《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李瀚《光孝寺访唐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