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陕州王司马》 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

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

意思:笙歌惆怅想为别,风景阑珊刚刚过了春天。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别陕州王司马》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惆怅和别离之苦,以及时间的流逝和年华的老去,展示了生活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奈。 首句“笙歌惆怅欲为别”,通过“笙歌”与“惆怅”的对比,展现了欢乐与悲伤并存的情感冲突。“欲为别”三字,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的离愁别绪。 次句“风景阑珊初过春”,则通过描绘春景的逝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阑珊”二字,传达出一种残败、落寞的景象,“初过春”则暗示春天已过,年华已老,增强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末两句“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则以问句的形式,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苦和年华老去的悲慨。“争得遣君诗不苦?”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而“黄河岸上白头人”则通过描绘黄河和白头老人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沧桑和落寞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沧桑,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
争得遣君诗不苦?
黄河岸上白头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笙歌

    读音:shēng gē

    繁体字:笙歌

    英语:playing and singing

    意思: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

  • 阑珊

    读音:lán shān

    繁体字:闌珊

    短语:萎靡 一蹶不振 败落 落花流水 衰 淡 不景气 衰微 颓败 没落 每况愈下 强弩之末 一落千丈 衰败 日薄西山 苟延残喘 日暮途穷 衰落 衰竭 凋零

    <
  • 惆怅

    读音:chóu chàng

    繁体字:惆悵

    短语:迷惘 怅然 怅

    英语:disconsolate

    意思:(惆怅,惆怅)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 别风

    读音:bié fēng

    繁体字:別風

    意思:(别风,别风)

     1.汉宫阙名。
      ▶《文选•班固<西都赋>》:“内则别风之嶕峣,眇丽巧而耸擢。”
      ▶李善注:“《三辅故事》曰:‘建章宫东有折风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