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喷玉潭》 若待佳辰去,应无好事名。

若待佳辰去,应无好事名。

意思:如果等待佳辰离开,应该没有好事名。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游喷玉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惊风骇浪、游客望山行走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惊叹与敬畏之情。 首句“惊风动地起”以惊人的笔力描绘了惊风的威力和震撼力,仿佛能撼动整个大地。这一描绘既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次句“游客望山行”则表现了游客在惊风骇浪中,仍然坚定地望山前行的决心和毅力。这句诗凸显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态度。 第三句“若待佳辰去”暗示了如果等待更好的时机再去探索,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但这只是一种假设,也表现出诗人的犹豫和纠结。 最后一句“应无好事名”则是对前一句的回应,表明即使等待更好的时机,也未必会有更好的结果,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整首诗以惊风骇浪和游客望山行走为场景,表现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诗歌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惊风动地起,游客望山行。
若待佳辰去,应无好事名。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佳辰

    读音:jiā chén

    繁体字:佳辰

    意思:良辰;吉日。
      ▶唐·王勃《越州秋日宴山亭序》:“岂非琴樽远契,必兆朕于佳辰;风月高情,每留连于胜地。”
      ▶宋·柳永《应天长》词:“恁好景佳辰,怎忍虚设;休效牛山,空对

  • 好事

    解释

    好事 hǎoshì

    (1) [Buddhist service]∶佛事或道场。特指为死事所做的超度仪式

    扬起布幡作好事

    (2) [good deed]∶有益的事情

    先驱者为国家做一件好事

    (3) [an act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