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意思:谁能可怜这别悲欢不同,万青山送驱逐我。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是作者借花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 首句“江上花催问礼人”中,“江上花”描绘了江边的花朵在春风的催促下,开得更加灿烂,引得问礼人也想要探访一番。这一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寓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和渴望。而“问礼人”则暗示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可能是位官员或者学者,正处在某种责任和使命的压力之下。 第二句“鄱阳莺报越乡春”则以鸟儿报春的方式,描绘了鄱阳的春天已经来临。这一句既表达了季节的变换,也寓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年华的消逝。同时,“越乡春”也暗示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前往远方。 第三句“谁怜此别悲欢异”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此别”指的是离开故乡,“悲欢异”则表达了与故乡的离别带来的悲痛和内心的矛盾。诗人似乎在问:“谁能理解我的无奈和悲伤?”这句话充满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哀思。 最后一句“万里青山送逐臣”则以青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被送走的悲凉之情。“逐臣”指的是诗人离开故乡,前往远方,如同被驱逐的臣子。这一句以青山为背景,更加突出了离别的哀伤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花鸟、表达内心独白、以青山为背景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同时也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青山

    读音:qīng shān

    繁体字:青山

    意思:
     1.青葱的山岭。
      ▶《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徐凝《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
      ▶《四游记•玉

  • 万里

    读音:拼音:wàn lǐ 五笔:dnjf

    万里的解释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6*
  • 悲欢

    亦作“ 悲讙 ”。亦作“ 悲懽 ”。悲哀与欢乐。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夏悲讙。” 唐 刘长卿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诗:“流落还相见,悲懽话所思。”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平生倾盖悲欢里,早晚抽身簿领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人情物态,悲懽穷泰,吐出胸臆,如在目前。”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
  • 逐臣

    读音:zhú chén

    繁体字:逐臣

    意思:被朝廷放逐的官吏。
      ▶《战国策•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
      ▶南朝·梁·王僧孺《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