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对琴待月》 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意思:共同琴为老伴,与月亮有秋期。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对琴待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是一首描绘静谧夜晚竹院中生活的诗,诗人以琴、月为伴,独自享受着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首句“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中,“竹院”和“松窗”描绘出一种清幽、静谧的环境,而“新晴夜”则增添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因为这是一个刚刚雨过天晴的夜晚,空气清新,月色皎洁。而“未卧时”则暗示了诗人尚未入眠,正坐在窗前欣赏这美丽的夜色。 “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与琴、月为伴的情景。琴是诗人的老朋友,也是他心灵的寄托,而月则是这个夜晚的主角,它陪伴着诗人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诗人还表达了与月定下了一个秋季之约,这不仅是一个时间的约定,更是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弹琴的情景。琴弦在风中飘荡,琴声悠扬;月光从雾气中露出,更加明亮。这种情景只有诗人自己知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新晴的夜晚,诗人坐在松窗下,与琴、月为伴,独自享受着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孤独和宁静的独特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
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老伴

    读音:lǎo bàn

    繁体字:老伴

    英语:my old man; my old woman; spouse

    意思:
     1.老友。相交多年的朋友。
      ▶唐·韩渥《赠渔者》诗:“我亦好贤求老

  • 秋期

    读音:qiū qī

    繁体字:秋期

    意思:
     1.谓男女相约聚会的日期。语出《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县北有女观山,厥处高显,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