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榆林直宿有怀邵庵学士对月之作》 榆林春夜漏声迟,独忆金章对月时。

榆林春夜漏声迟,独忆金章对月时。

意思:榆林春夜漏声慢,只记得金章对月时。

出自作者[明]王英的《榆林直宿有怀邵庵学士对月之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榆林春夜漏声迟,独忆金章对月时》是一首优美的夜景诗,描绘了作者在榆林春夜的寂静中,独自回忆过去的场景。诗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往事的怀念。 首联“榆林春夜漏声迟,独忆金章对月时”描绘了春夜的静谧和作者独自一人的情境。漏声迟,即漏钟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金章,指的是作者曾经拥有的贵重物品,与月色相对,更显寂静。 颔联“翠袖清歌看驻辇,彩笺红烛坐题诗”则描绘了作者在月下回忆往事的具体场景。翠袖清歌,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曾经的美好的生活场景,而驻辇、题诗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文化的珍视。 颈联“连云尚有青山在,夹路应多绿柳垂”进一步描绘了春夜的景色,青山、绿柳,色彩鲜明,生机勃勃,与前文的寂静、回忆形成对比。同时,这两句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尾联“北望穷荒凋落尽,昔年文物倍增悲”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世事变迁的悲凉之情。北望穷荒凋落尽,描述了故乡的荒凉景象,昔年文物倍增悲,则表达了对往事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静谧和作者的孤独,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读的夜景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榆林春夜漏声迟,独忆金章对月时。
翠袖清歌看驻辇,彩笺红烛坐题诗。
连云尚有青山在,夹路应多绿柳垂。
北望穷荒凋落尽,昔年文物倍增悲。

关键词解释

  • 榆林

    读音:yú lín

    繁体字:榆林

    意思:
     1.榆树林。
      ▶宋·苏轼《种松得徕字》诗:“春风吹榆林,乱荚飞作堆。”
      ▶宋·道潜《夜泊淮上复寄逢原》诗:“遥想故人投宿地,画船应在碧榆林。”
     

  • 金章

    读音:jīn zhāng

    繁体字:金章

    意思:
     1.金质的官印。一说,铜印。因以指代官宦仕途。
      ▶南朝·宋·鲍照《建除》诗:“开壤袭朱绂,左右佩金章。”
      ▶钱振伦注引《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注:“

  • 漏声

    引用解释

    铜壶滴漏之声。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宋 苏轼 《寒食夜》诗:“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有约闻鷄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读音:lòu shē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