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 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意思:希望借图经将进入世界,每逢好地方便开看。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

全文赏析

【注释】:
韩愈重来粤北多遗篇

作者:谢健朝

唐代文学家韩愈,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其长兄韩会被贬韶州刺史,韩愈随兄南下,那时,他才十岁。两年后,其兄病故,韩愈随嫂郑氏返河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关中地区大旱失收,民不聊生,其时,唐德宗不准减免租税,身为监察御吏的韩愈即上疏为民请命。因措词激烈,触怒皇帝,结果被贬连州为阳山县令。韩愈重来粤北,入境先问俗——向张公使君借阅《韶州图经》(早期地方志书),即兴作诗云: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未知名访信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亦逢佳处便开看。

可见,韩愈欲先知地方疆域沿革、民俗风物、山川地貌等情况,以便日后尽“守土者之责”。韩愈在阳山有惠政,但史籍无详细记载,只说他“有爱在民”,“民生子且字其姓”。

今阳山县城尚存他当年垂钓之处所,称“韩文公钓鱼台”,北面山崖石壁上有他的题字,叫“贤令山”。这也许是“有爱在民”的根据和后人对他敬仰的佐证吧?他在阳山很注重地方史志,常常把志乘作为教科书,故有“韩愈过岭,先借《韶州图经》”的佳话。他重来粤北多遗篇,有《燕喜亭记》、 《宿龙宫滩诗》、《贞女峡》、 《游同官峡》、 《别知赋》、 《送区册序》、 《衙斋有怀》和《湟水答张十一功曹》等。 (载1986.12.20《韶关报》)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每逢

    读音:měi féng

    繁体字:每逢

    英语:whenever

    意思:每当遇到。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

  • 图经

    读音:tú jīng

    繁体字:圖經

    意思:(图经,图经)
    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唐·王建《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诗:“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
      ▶宋·周密《齐东野语•徐汉玉》:“行至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