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得冬日青溪草堂四十字》 疏苇寒多折,惊凫去不齐。

疏苇寒多折,惊凫去不齐。

意思:疏苇寒多折,惊野鸭离去不齐。

出自作者[唐]李建勋的《赋得冬日青溪草堂四十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莫道无幽致,常来到日西》,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喜爱自然之情的诗。接下来,让我们逐步赏析这首诗。 首联“莫道无幽致,常来到日西。”诗人首先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他认为自然环境虽然并不显眼,但只要经常来,总能发现它的美妙之处。这里,“幽致”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欣赏。而“常来”则表明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他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颔联“地虽当北阙,天与设东溪。”这一联描绘了诗人的行踪和自然环境。诗人所处的位置虽然靠近皇宫的北阙,但上天却为他安排了一个美丽的东溪。这里,“地虽当北阙”交代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天与设东溪”则表达了自然环境的优美和上天的恩赐。 颈联“疏苇寒多折,惊凫去不齐。”这一联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细节和动态。芦苇在寒冷的天气中容易折断,惊飞的野鸭则一齐向远处飞去。这里,“疏苇”和“寒”暗示了冬天的景象,“惊凫”则描绘了动态的美景。这两句诗既描绘了自然的细节,又展现了动态的美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尾联“坐中皆作者,长爱觅分题。”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同行的感激和喜爱。在自然中,同行们都是诗人,他们经常一起寻找题目并作诗。诗人喜欢与他们一起作诗,也喜欢寻找分题作诗的机会。这里,“坐中皆作者”表明同行们的才华和创作热情,“长爱觅分题”则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同行的创作热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同行的感激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冬天的景象和动态的美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人在尾联表达了对同行的喜爱之情,也体现了他的情感真挚和人格魅力。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莫道无幽致,常来到日西。
地虽当北阙,天与设东溪。
疏苇寒多折,惊凫去不齐。
坐中皆作者,长爱觅分题。
作者介绍
李建勋[公元八七二年左右至九五二年]字致尧,广陵人,南唐大臣 [1]  。(全唐诗作陇西人。此从唐才子传)约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卒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年约八十一岁。

少好学能属文,尢工诗。南唐主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策,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昪元五年,(公元九四一年)放还私第。嗣主李璟,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年已八十。时宋齐丘隐居洪州西山,建勋常往造谒致敬。后归高安别墅,一夕,无病而终。建勋著有钟山集二十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不齐

    读音:bù qí

    繁体字:不齊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