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意思: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的鸣叫。

出自作者[唐]柳宗元的《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是一首对竹的赞美,表达了对竹的独特情感和感受。 首句“檐下疏篁十二茎”,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屋檐下稀疏的竹林,仿佛是十二位君子在默默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襄阳从事寄幽情”一句,借用襄阳典故,表达了竹林与诗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如同“从事”一般,寄托着诗人的幽雅情怀。 “只应更使伶伦见”,诗人笔锋一转,引出了音乐的元素,伶伦是传说中黄帝的乐官,他创作出箫这种乐器,善于表现双音,如同雌雄双凤的鸣唱。这里诗人暗示,竹子更适宜被伶伦这样的乐官见到,因为它的音韵更丰富、更有表现力。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竹子在诗人眼中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象征。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敏锐洞察。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审美启迪。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
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作者介绍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关键词解释

  • 双凤

    读音:shuāng fèng

    繁体字:雙鳳

    意思:(双凤,双凤)

     1.一对凤凰。
      ▶唐·苏颋《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诗》:“箫鼓宸游陪宴日,和鸣双凤喜来仪。”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凤

  • 雌雄

    读音:cí xióng

    繁体字:雌雄

    英语:male and female

    意思:
     1.雌性和雄性。
      ▶《诗•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晋书•五行志

  • 伶伦

    读音:líng lún

    繁体字:伶倫

    意思:(伶伦,伶伦)

     1.传说为黄帝时的乐官。古以为乐律的创始者。
      ▶《吕氏春秋•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
      ▶《汉书•古今人表》作“泠沦氏”,又

  • 凤鸣

    读音:fèng míng

    繁体字:鳳鳴

    意思:(凤鸣,凤鸣)

     1.凤凰鸣唱。比喻优美的乐声。
      ▶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