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能试之出毫芒,末俗可复跻羲黄?
意思:谁能试的放出光芒,世俗可能再上升羲黄?
出自作者[宋]陆游的《读老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作品,他是一位著名的南宋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也不例外,它通过描绘诗人晨起坐于龟堂,烧海南香,思考八十一章,追求古伯阳之道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放翁晨兴坐龟堂,古铜匜烧海南香。”描绘了诗人清晨在龟堂坐立,烧着海南香,开始一天的生活。这一句通过描绘环境的宁静和香气的袅袅上升,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气氛,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临目接手精思床,身如槁木心如墙。”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思考状态,他一边观察着手势,一边思考,身体像枯木一样僵硬,但内心却像坚固的墙壁一样坚定。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内心的把握。
“八十一章独置傍,徐起开读声琅琅。”这句描绘了诗人对八十一章的独到见解和深入阅读的状态,他慢慢地起身,读书声琅琅响起。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怳然亲见古伯阳,袂属关尹肩庚桑。”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诗人仿佛看到了古伯阳的身影,与关尹肩庚桑肩并肩。
最后,“孰能试之出毫芒,末俗可复跻羲黄?阴符伪书实荒唐,稚川金丹空有方。”这两句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认为谁能将道家思想付诸实践,改变末世的状况,重新达到羲黄时期的和谐?同时,他也对阴符伪书表示了质疑,认为它只是荒唐之谈。但是,稚川金丹虽然只是空有方略,却也值得一试。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晨起坐于龟堂,烧海南香,思考八十一章,追求古伯阳之道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的思考和追求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对于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