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

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

意思:还将徐孺子,处处要求高人。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首联“宠渥征黄渐,权宜借寇频。”中,“宠渥”象征着荣誉和恩宠,“征黄”指的是被朝廷征召的黄宪,一个被广泛认为是贤人的人。然而,黄宪的荣誉似乎在逐渐减少,这暗示了朝廷的衰落。而“权宜借寇”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即由于某种需要,不得不暂时借助或利用寇恂。寇恂在此并非指个人,而是借指某一类人或现象。这两句诗揭示了朝廷的衰落和无奈的现实。 颔联“湖南安背水,峡内忆行春”描绘了湖南和峡内的形势,但同时也寓言着某种不确定性。“安背水”可能指的是在湖南的军事形势,暗示着一种危机和挑战。“峡内忆行春”则可能指的是对过去政策的怀念,但同时也带有一种无法实现的无奈。 颈联“王室仍多故,苍生倚大臣。”揭示了社会现状,王室仍然多事,这暗示着政治动荡和不确定性。而苍生则依赖着大臣,这表达了人民对有责任感和道德高尚的官员的期待。然而,由于王室的多事,这样的期待似乎无法实现。 尾联“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以徐孺子为比,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有道德、有才学的人的期待。他们无论在哪里,都像是在等待着高人一样,给社会带来希望和正能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朝廷、社会和个人的描绘,展示了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宠渥征黄渐,权宜借寇频。
湖南安背水,峡内忆行春。
王室仍多故,苍生倚大臣。
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孺子

    读音:rú zǐ

    繁体字:孺子

    英语:child

    意思:
     1.幼儿,儿童。
      ▶《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憷惕恻隐之心。”
      ▶宋·苏轼《教战守策》:“

  • 高人

    读音:gāo rén

    繁体字:高人

    英语:man of noble character

    意思:
     1.超人,不同凡俗。
      ▶《商君书•更法》:“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

  • 处处

    读音:chǔ chù

    繁体字:處處

    短语:街头巷尾 所在 天南地北 四野 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四海 四方 无处 八方 无所不在 万方

    英语:everywhere

  • 处待

    读音:chǔ dài

    繁体字:處待

    意思:(处待,处待)
    处置,对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天父下凡诏书二》:“且娘娘或身有喜事者,必须开恩免其服事……如此处待,方为合体。”
      ▶邹鲁《中国同盟会》:“分别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